
身体防护
头部防护
眼面部防护
呼吸防护
听力防护
手部防护
足部防护
坠落防护
遮蔽工具
绝缘工具
清洁套装
个人防护用具
无源自感灭火绳
主动灭火罩
主动灭火带
主动灭火贴
灭火毯
消防护目镜
基本绝缘
辅助绝缘
一般防护
个防装备
应急用品
生命救助装备
临时食宿装备
发电装备
照明装备
通信装备
交通运输装备
工程装备
工程材料
守一道门,护一座城。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面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重大任务,一群来自上海机场边检站民警变身“大白”,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倾尽全力阻止疫情由出入境通道向国内输入。
看不到警衔,遮住了警号,白色的防护服变成制服。自从对由疫情严重国家(地区)入境旅客实施专区查验以来,90后移民管理女警杨玉洁也有了变身“大白”的机会。
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海机场边检站每个执勤队都成立了由党员和青年骨干组成的疫情防控突击队,大多是身体素质较好的男民警。但是,严峻复杂的防控疫情输入形势,对出入境边防检查提出更高、更严、更多的工作要求,这导致一线民警工作量大幅增加。为了维护国门安全、保障口岸通关顺畅,该站大多数一线民警都升级为“突击队员”。
8:30,浦东国际机场T1入境边检大厅,教导员李警已经等在临时更衣室门口,杨玉洁所在分队的15名民警开始穿防护服、戴N95口罩、戴护目镜,最后扣上宽大的防护面罩。虽然防护服不厚也不沉,但又白又肥,所以显得有些笨重。“委屈你们了,穿这样的套装,花容失色啊!”突击队员朱旭向几位年轻女警表示“慰问”。“朱师父,你能穿,我们也能穿!”杨玉洁呵呵一笑,眼睛眯成一道缝,平时那么爱美的女孩,面对职责使命时完全不在乎外表。
10:30,机场T2航站楼迎来最后一波入境“早高峰”。“请问您是从哪里回来?”“最近两周都去过哪些地方?”“您现在要去哪里?”“请留一下联系方式。”因为带着口罩,为了保持与旅客的正常交流,民警岳晓春必须把音量提高到平时的两倍,每个旅客都这样问,一个检查步骤都不能少。
为了保证防护服的使用寿命,执勤前他没敢喝水,两个多小时下来嗓子开始“冒烟”。即便如此也要坚持,因为他现场采集的信息将与海关、公安、卫健委共享,是上海市乃至全国形成精准有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管理闭环的重要一环。
“大白”们的查验的确是入境边检最重要的一环,却不是一环,因为无形的数据分析排查在入境航班抵达前就已经完成,“大白”们的身后是一个20人的大数据分析排查团队,他们为一线“大白”提供24小时情报支持。对标融入上海疫情防控体系,上海机场边检站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大数据分析排查工作专班,专门负责从非涉疫入境航班入境前排查出所有涉疫人员,并将排查结果及时传输至边检系统、通报给海关检疫人员,一方面有效防止涉疫情人员“漏控”,一方面为检疫人员及时有效检测、处置留足提前量,以确保口岸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疫情防控、口岸管控,两手抓、两手硬。边检民警按照“严于平时、高于平时”的管控要求,牢守国门安全底线,严防不法分子潜入潜出。13:00,T2边检入境大厅人员监管室内,民警彭强大口地吃着同事打包来的午饭,“从上午8点半到现在,5个小时,肚子饿了。”“一个犯罪嫌疑人要双人监管、实时监控,替我的同事还有别的活儿,我得快点吃。”因为被查获的网上追逃对象从疫情严重地区抵沪入境,所以监管民警也要穿好防护服。
14:30-16:00,T2迎来入境客流峰。为加强联防联控,上海机场边检站将防控警力前移,在海关检疫关口设置临时执勤联络点。“你好,请到左边通关。”“Hello,follow me please!”协勤二队副队长刘峰和同事们一会儿引导非涉疫旅客快速通关,避免交叉感染,一会儿把经海关检查的涉疫情旅客引导至查验专区、实施全程监管,与其他“大白”合力打造“引导、候检、检查、带离”闭环。两个半小时马不停蹄的往返奔波,汗水浸湿了口罩。
18:00,T1入境大厅,正在查验入境旅客的换成了另一波“大白”。上勤前,为了给大家加油鼓劲,队长乔惠芬在每个人的防护服上写了名字和“特征”——“陈顺,一定顺!”“孙瑞超,高富帅!”“夏颖,我很快!”夏颖是全站有名的“快枪手”,平日里,她一小时最多验放上百名旅客。
深夜23点,喧嚣了一天的候检大厅终于迎来短暂的平静,只摆放着板凳的临时休息室里,坐满了“大白”。为了节约防护服,也为了避免传染风险,他们不喝水、不回备勤室,只是坐在那儿扭动一下脖子,活动一下肩膀。与此同时,在待检区,站长徐爱明带着几个民警还在优化待检区域划分,他摆弄着隔离带一边说、一边比划,先把专区和非专区隔开更多距离,又把专区分为几个小区……
“女同志先下来吧,男同志再坚持一会儿,还有几个旅客在海关那边待检。”乔惠芬队长走到“大白”们身后说。此时,入境大厅的电子钟显示已经凌晨2点30分了。
凌晨4点,回到宿舍的女民警边婕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家人、朋友看到我的照片都叮嘱我注意安全,我都说请放心。那你们知道我的信心从哪里来吗?或许你会猜那一定是我的战友,其实不全是,我的信心也来自旅客。他们飞行了十几个小时,抵达后还要接受一关又一关的询问和检查,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平时可能会计较,这个时候没有人计较,他们理性平和对待检查,他们配合做每件事……
“旅客送了N95口罩给我,还跟我说要好好防护自己,人间有真情,人间有天使!继续守护国门!”7点,已经连续执勤2个小时的早早班民警计丹琦被一位旅客的爱心举动暖到了。特殊时期,旅客的通关时间比平时长了不少,为了照顾有孕妇、有小孩的一家减少排队候检时间,民警把他们安排在一位年轻女孩前面,那位女孩不但没有抱怨,还很礼貌地点点头。办好入境手续后,她从验证台的小窗口递进来装有两个N95口罩的小塑料袋。“不用不用,我们有的,谢谢你。”小计递回口罩,连连道谢。小姑娘却很坚持:“这是送给你的,好好保护自己。”
8:00,忙了一天,脱掉防护服的许佳斌,坐上大巴都觉得很舒服。他在朋友圈晒出一个“大白”和一个钻戒的照片,写道:“对不起,我爽约了。待疫情退去,我再回去赠予你”。与女友相恋三年,原计划这个月6号回浙江慈溪订婚,双方家长也约定当面商量小两口的结婚事宜。但当前工作任务繁重,业务骨干许佳斌坚持和同事们并肩作战。
防护服是我们的战袍,
口罩勒痕是我们的勋章,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